重庆农村传统丧葬习俗

我国的葬俗文化从发展至今,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变和变革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完备的习俗礼仪。除了部分少数民族的丧俗千奇百怪以外,我国的传统葬俗基本大同小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重庆农村地区那些有意思的葬礼习俗。

一、报丧

老人咽气后,立即放鞭炮,以告知村里的亲朋好友,老人去世了。亲友邻居就会过来帮忙。再通过其它方式(打电话、托信等)告知远方的亲友,请他们过来吊唁。 守灵、赶丧、哭丧。报丧之后,孝男孝女应穿上孝服。

但现在已经简化了,只要头上系一条白色的布帕就行,布帕叫做“孝帕”。亲朋来吊唁也会得到“孝帕”系在头上。老人停尸完毕后就要在灵前设灵堂,举哀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而亲友在接到报丧之后,须立即前往丧家吊唁,这叫赶丧或吊丧、吊孝。前来赶丧的人都会送上一个花圈,上面两个白条写上前来赶丧的人与死者的关系以及吊唁想说的话。而一个赶来赶丧的人都会在家门前燃放火炮以告知死者及其亲人亲友到来。前来赶丧的亲友领取孝帕之后就到灵前叩拜哭灵。另外种说法叫披麻戴孝,亲友赶到后先到灵柩前行叩头礼,而后由长辈给亲友在头上披上麻布,用麻丝扎紧,手臂上用别针戴上黑色的孝布,而且一般遵循男左女右的传统。

二、抹汗、换装

家中亲人过世后一般过世者的亲属会用艾草泡的艾水帮死者擦拭身体,这时死者的直系后辈是不能再旁边的,甚至不能听到艾水声,后辈需要在听不到水声的地方朝东方跪拜,直至抹汗、换装结束。抹完汗就开始换装。换装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黑色或蓝色的衣服,第二层是白色的衣服,第三层是寿衣。据说这样穿的原因是,人的灵魂到了阴间会被脱光衣服,而第二层穿白色衣服,就是为了让小鬼把白色的衣服看成是人的皮肤。这样老人就能保留两层衣服。老人死后还要在老人头上包一张黑色的帕子或是戴一顶黑色的帽子。同时死人的棺木里面会塞满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衣服不能留有扣子和口袋,必须全部剪掉。

三、法事

老人去世后就要马上请十里八有名的阴阳先生过来做法事,他们一般为5-7人组成一个专门的祭祀团队,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有着自己的行规,一般是家族传承或是师徒相传。其职能相当于少数民族中的祭司。丧事该怎么办、日期改怎么选、仪式该怎么做、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处理,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阴阳先生负责整个丧葬过程的各种仪式,也负责念经超度。通知阴阳先生的同时也要通知石匠开始挖坟。阴阳先生念经的时间从白天到晚上12点左右,整个丧葬过程大部分的流程都是由阴阳先生主持。主要的流程就包括:入馆、拜五方、过桥(奈何桥)、告井泉、烧灵、下葬等。具体的地方可能习俗会略有差异。

笔者参加过不少次葬礼,觉得阴阳先生主持的丧葬仪式是最讲究的,当然这也是中华传统习俗中很值得考究的一部分。比如说拜五方,一般来说是将五张四方桌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摆好,每张桌子上面放上板凳,板凳上面放南瓜插上红、黄、绿三色彩旗,板凳上贴上分别请东南西北中五位神佛的符纸。小编只记得了以下几个:中央黄帝、东方青帝、西方阿陀佛、南方苦海佛,死者的亲人会在几个阴阳先生的带领下逐一跪拜五方神佛。(其实也就是阴阳先生围着几张桌子唱唱、跳跳,唱的很多都听不懂,不过关于死者的名字、出生地、生平事迹、以及孝子的名字常有听到,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小时,需要跪拜很多次)需要说明的是。阴阳先生很专业,他们能吹小鼓、唢呐、海螺还有各种各样能演奏哀乐的乐器

四、丧酒

在重庆地区,不是所有人去世后都要办丧酒的。未结婚生儿育女的人死去一般不办丧酒。结婚生了后代的人去世,才有资格办酒。丧酒的时间并不确定为某日。从死者落气开始,就有客人到来,就要开始办丧酒招待客人。直到死者下葬,散客,丧酒才结束。亲友来吃丧酒一般会送礼。旧时送礼的意义应该是送给丧家一些办丧事的物资比如白菜、南瓜等等,以帮助丧家举办丧事,减轻负担。

因为在旧时经济贫困时,一次丧事对丧家是一次很大的经济负担。而现在经济发展,办丧事已经不算太大的负担了,所以送礼的物品也更加宽泛了。简单的就直接送上现金,有心的就送上鞭炮、花圈等等。客人们安安静静地吃喝,不喧闹不嘈杂。

有些地方直系亲属(孝子)是不能和客人一起吃饭喝酒的,他们必须吃素,有的地方甚至要吃素七七四十九天。有些地方有孝子发丧期间只喝稀饭的习俗。但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习俗已经淡化了,孝子孝女已经不禁酒肉了。

五、头七

头七就是指死者死后七日后会还魂由黑白无常押着死者的魂魄再回到人家,最后再看一看在世的亲人,然后转世投胎。这天死者的亲人会聚到一起,在堂屋摆上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死者魂魄回来与大家道别(当然,活人是看不到死者的魂魄的)。

发表评论